随着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电池技术成为核心关注点之一。动力电池集成技术从早期的CMP结构逐步进化,出现了CTP、CTB和CTC等多种方案。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系统的体积能量密度,增加了续航里程,还大幅降低了零部件数量与制造成本。
传统CMP结构复杂,需要将电池单元组成模块,再集成到电池包中,导致成本高且能量密度有限。宁德时代的CTP技术直接集成电池单元到电池包,简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升能量密度。比亚迪的CTP技术也去除中间模块,降低成本,提升能量密度,但构造略有不同。零跑汽车的CTC1.0方案将电池包集成到车身底盘,简化结构,减轻重量,提高刚性和安全性。特斯拉的CTC技术将电池包与车身合二为一,提高结构效率和能量密度。比亚迪的CTB技术紧密结合电池包与车身底部,保持地板完整性,优化空间和重量分布。小鹏的CIB和零跑的CTC2.0方案进一步简化电池与车身结合,特别是零跑的CTC2.0,电池托盘融入车身,电池上盖成为地板面板,提高设计集成度和效率。
电池无模组集成技术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1-10月,CTP(Cell to Pack)技术占据了61%的份额。而更高集成度的CTB(Cell to Body)方案也已经占到了3%。
纯电动车(BEV)产品在电池集成技术路线上表现出了多样性。插电混动(PHEV)和增程式电动车(EREV)则更倾向于使用CTP技术。
主流新势力车企采用CTP/CTB的速度最快,传统自主品牌车企次之,外资车企步伐较慢。比亚迪作为传统自主品牌的代表,已经逐步切换到CTP/CTB方案。在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销量中,CTP方案占据了96%的比例。
在中国新势力车企中,理想、问界、蔚来、小米等车企已经100%采用了CTP方案,显示出这些企业在动力电池技术升级上的迅速反应和积极投入。
宁德时代和弗迪电池在CTP技术方面保持领先地位。特别是宁德时代,在2024年1-10月的装机量中,电池包出货占主导地位。其中,CTP方案占比超过80%。这种高占比极大地提高了宁德时代的产品独特性与议价能力。
其他企业,如蜂巢能源、欣旺达、正力新能、亿纬锂能、LG新能源和孚能科技,虽然也在推进CTP技术的应用,但CTP方案的占比各不相同。例如,蜂巢能源CTP方案占比为38%,欣旺达为41%。(罗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