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比亚迪招聘”公众号发布具身智能研究团队专场招聘信息,将吸纳人形机器人等相关专业人才;广汽集团公开展示第二代可以情感互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截至目前,已有极氪、比亚迪等多家整车厂启动人形机器人示范应用或联合开发项目。
要数目前全球最热的产业,人形机器人“当仁不让”。
人形机器人是先进制造业的集大成者,产业发展将带动机械、电子、传感、软件、通信、人工智能等高端产业共同进步,正因如此,人形机器人吸引了汽车产业链条上众多企业竞相参与。例如,速腾聚创日前发布的2024年三季报显示,机器人板块业务定点和订单规模均已超过预期,预计2024年机器人领域的出货量有望突破六位数。
人形机器人赛道“热火朝天”
如今,站在跨界融合交汇点上的人形机器人,正在成为各类企业热捧的“明星”。前不久,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透露,该公司自研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已在工厂上岗,可以实现自主避障、分拣、搬运零部件,甚至用手端起咖啡递给客人。“未来,特斯拉的长期价值,大部分将体现在人形机器人业务上。”马斯克预言,未来人类和机器人的数量比例将为2∶1,人形机器人的需求或将达到100亿至200亿台,远超电动汽车。
不仅特斯拉,其他跨国车企及供应商也在布局人形机器人。其中,丰田汽车旗下丰田研究所与现代汽车旗下波士顿动力,正在合作开发具备先进人工智能功能的人形机器人。宝马、本田等跨国车企皆已研发人形机器人。智能计算芯片巨头英伟达也宣布入局,又一度将人形机器人推向“风口”。
在国内市场,2024年11月,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成立,人形机器人是主要研发业务之一。与此同时,比亚迪、小鹏汽车、国轩高科等多家实力较强的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均在加码这一新赛道。
车企提前布局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赛道正在升温,与汽车智能化趋势不谋而合,为整车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带来更大的应用和想象空间,还能替代一些诸如整车喷漆等风险较高、不适合人工作业的环节。因此,整车企业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冲锋在前”。
在比亚迪招聘具身智能研究团队的消息曝光前,就有报道称,生产线上出现了人形机器人,担任搬运沉重的电池组、安装精密电子元件等工作。同样,从2022年起,广汽集团也开始涉足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目前,广汽人形机器人研发已进入第三代。上汽集团也以投资机器人企业等形式展开布局。
奇瑞汽车自2007年起,通过原子公司埃夫特开发工业机器人。前不久,奇瑞汽车展示了名为“Mornine”的人形机器人。作为导购,它能准确地理解人类语言交互意图。
在造车新势力中,小鹏汽车的人形机器人进展一马当先。近日,小鹏汽车公布人形机器人相关专利,新技术突破一些技术瓶颈,加快了人形机器人的响应速度和动态稳定性。
供应链企业发掘“新蓝海”机遇
在整车企业不断加码人形机器人领域之际,一些供应链企业也看到了发展新机遇,并开始逐渐发力。
速腾聚创因研发、制造激光雷达而被行业所熟知,但外界对其机器人业务知之甚少。根据公司财报,2024年第三季度,速腾聚创总收入约11.3亿元,同比增长91.5%,超过2023年全年营收。其中,机器人领域的产品和业务取得多项突破,成为新增长引擎,并且“车载+机器人”业务持续增长。天奇股份的循环产业以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及汽车核心零部件再制造为主,同时聚焦汽车智能装备,特别是人形机器人等业务。目前,天奇股份智能业务90%的用户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同时积极筹备“出海”。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汽车智能化供应链企业的高管离职后,几乎不约而同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近期有消息称,地平线、小米汽车、华为车BU、Momenta等均有高管离职投身这一领域。国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车端和人形机器人的部分零部件具有一定的技术相通性,供应链重合度较高,汽车领域有产品和技术储备的市场参与者有望实现车端向人形机器人产业延伸。
坊间形成了一个普遍共识,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元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已到达发达阶段。由于人形机器人面临的应用环境较为复杂,因此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此外,也有相关企业反映,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路线目前存在不同观点。同时,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面临高端人才、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