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多项数据刷新纪录;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新能源化的浪潮依然澎湃。伴随年初新一轮利好的集中释放,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主流汽车企业等有关负责人都对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提出了乐观预期。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和产能出海的步伐不会停止,新年海外市场有望实现持续增长。
政策暖风频吹
近期,从中央到地方,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消息不断。
财政部办公厅近日发布通知,要求新能源汽车可以满足实际使用需要的,年度公务用车采购总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0%。对于路线相对固定、主要在城区道路行驶的公务用车,原则上100%采购新能源汽车。
1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在“以旧换新”活动中,超过60%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推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连续6个月超过50%。2025年,将打好能耗双控收官战,研究综合评价考核办法,进一步健全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政策和标准体系。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目前,虽然国际上对碳排放和新能源有不少杂音,但是中国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非常坚定,这将助力提升行业景气度和重点企业业绩向上。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预测,乐观估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在1650万辆(含出口)左右,同比增长接近30%,渗透率超过50%;内需有望达到1500万辆,渗透率超过55%。
电动汽车百人会预测,2025年国内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将接近100万辆,同比增长达到80%,呈现井喷的态势。尤其是新能源重卡渗透率会快速增长,保守估计2025年销量将超过11万辆,渗透率突破20%。另外,城市物流配送市场也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高工产业研究院也表达了对行业的乐观预期: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610万辆,电动化渗透率有望突破50%。
主流企业纷纷提升销量目标
根据行业整体增长态势,主流企业纷纷提升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
1月2日,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在给全体员工的内部信中明确了2025年目标:问界锚定豪华车阵营,M9锚定豪华车销量持续第一,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实现倍增计划。张兴海同时表示,未来3年内,赛力斯新能源汽车将实现百万辆级的销售目标。
1月2日,吉利汽车宣布,公司2025年全年销量目标为271万辆,同比增长25%。新能源汽车方面,2025年目标为150万辆,同比增长69%。吉利汽车控股行政总裁桂生悦表示“只有新能源汽车全面实现盈利,才能证明转型获得真正的成功。”
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日前也公布了小米汽车的新目标:“2025年,我们的交付目标为30万辆。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持续扩充产能,保障交付。”蔚来董事长李斌表示,蔚来新能源汽车2025年目标是整体销量实现倍增,达到44万辆。
海外新厂带来新产能
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秘鲁钱凯港项目一期工程于近期正式投入使用。上汽集团旗下40辆L4级智能驾驶集卡作为我国海外首批大规模智能驾驶港口运输车,在秘鲁开展商业化运营。上汽集团有关人士介绍,中国新能源汽车通过钱凯港运输到拉美市场,航程得以大幅缩短,大约能够节省20%的运输成本。
华创证券对未来出口形势进行展望时表示,尽管向欧美市场的出口面临不确定性,但中南美等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另外,随着东南亚等地区的发展,中国汽车出口将在这些新兴市场迎来新的机遇。
产品出海的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将在2025年迎来产能出海的新浪潮。近期,比亚迪宣布了位于匈牙利南部塞格德工厂的详细计划。根据计划,塞格德工厂将于2025年年底投产,可生产以中档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的12款新能源车型。
长城汽车巴西工厂预计于2025年年中启动生产,工厂将具备3年内生产5万辆汽车的能力,2025年产量将突破1万辆。
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通过直接投资或合资实现本土化生产,也是避开高关税的出海方式。对企业来说,在海外直接投资考验其对当地信息法规的认知能力、物流能力、金融支持能力、本地化生产和供应链体系配合能力、售后服务能力,以及如何融入当地社会和当地文化等综合能力。(摘编自《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