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最需要的时候稳住了阵脚。”
开年见到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的时候,这位去年年终上任的合资企业一把手,这样来总结上汽大众过去两年所做的努力。
和很多合资企业至今仍然呈现出来的彷徨和焦虑不同,上汽大众在2025年初,回到了“上下一心”谋发展的良性道路上。
2025年,陶海龙和上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傅强还要配合做好五件事。
一曰守正。
把好质量关、打好质量牌。这是质量体系出身的陶海龙内心最笃信的企业底线和企业竞争力基础。
2015年年底,传出一辆ID.3在车库自燃的新闻,调查下来,却是旁边的一辆新能源车自燃,引燃了ID.3,而车身烧毁之后,这款车的电池居然没有起火,并且还能充放电。
陶海龙以此教育上汽大众员工,不管要怎么活下去,都要有质量地活下去。
二曰祛魅。
燃油车无法智能化。这是很多新势力前几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很长时间里,这句话带偏了很多车企,也影响了用户心智。
这句话缺乏基本的科学依据。燃油车不能智能化最硬的一个理由,就是燃油车“缺电”。智能化需要的大算力,耗电量比较大。
陶海龙说,到底是电车会缺电,还是燃油车会缺电呢?如今,油转电的堵点已经全部打通,相对来说,燃油车供电的稳定性,还要强过电车。
去年,途观Pro和帕萨特Pro的上市,带来了很好的市场效果,智能化是趋势,而智能发展的一大特点是科技平权,这也是以智能为新核心的汽车价值体系一直继续的原因之一。
上汽大众今年就是要本着平权的思路,继续大力推进更多产品的智能化。
三曰稳健。
去年完成120万销量,自然有人关心,今年有没有更高的目标。背任务的傅强回答,今年我们的底线目标就是销量不低于去年,份额最好再上一上。
几乎没有人看好2025年的汽车市场。元旦放了一天假,前后就是冰火两重天,第一周销量同比下降30%多,环比下降超40%。但一些车企表示,不管去年卖得怎么样,今年还是要翻番。
而有意思的是,说只要不低于去年的上汽大众,对今年市场的看法却相对来说是最“乐观”的,他们的表达是,我们不确定今年市场是会变好,还是变坏。现在还看不出来。
陶海龙说,稳健在不确定的年份里,对于大企业来说是重要的。去年上汽大众份额回到了5.9%的水平,今年不管销量如何,我们努力继续提升市场份额。
四曰平权。
很多传统企业在推出了新能源车之后,渠道都遭遇了大危机。结果不得不选择分网,或者同在一个店内,但两种产品的服务强度完全不同。这违反商业的基本原则。
傅强坦言,在渠道服务方面,主流企业相比于一些新势力车企,做得是有不如。但是,通过理顺关系,关注经销商伙伴的健康度和盈利能力,主动承担更多市场风险带来的财务压力,上汽大众可以将渠道服务能力,通过体系优势发挥出来。
今年,上汽大众对渠道的考核指标,服务的权重,提升到了50%以上。并且所有产品,不分油电,全部统一标准,不让一位用户感到委屈。
这可能是主流企业发展了20多年后,最难理顺的部分,顺风顺水时候的体系优势,到承压的时候就成了焕新堵点。
真诚保护经销商利益、服务权重提升到五成以上、所有产品基础服务平权,这三条是这家曾经渠道能力最强的合资车企,面对现状提出的复兴纲领。2025年之后,应该会成为行业渠道建设的新纲领。
五曰致敬。
今年,上汽大众和上汽奥迪将分别投产一款搭载大众汽车集团最新的第五代EA888发动机的车型。
按照一代发动机管十年的基本节奏,大众方面是把这一代的EA888当作燃油发动机的最后一代来做的。
2025年,随着这款发动机的应用,一大波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已经不太爱在网上说话的内燃机拥趸,热情重燃是可以期待的。
懂燃油车的都清楚,EA888代表着什么。这是能大众化普及的发动机中的巅峰之作,是德国汽车工业在整个内燃机时代的内核。
对于燃油车爱好者而言,大众汽车这个态度是值得我们领情的,毕竟很多企业虽然还在卖燃油车,但后续研发早就不投入了。
上汽大众在2025年这五件事,总结下来,就是选择积极拥抱时代的合资主流企业应该做的事情。
像陶海龙说的那样,2025年不确定性很大,智能科技注入产业,客观上会造成产品整体价格下探,最终能活下来的企业可能只能是依靠规模实现盈利并持续发展。
所以,即便做好了这些正确的事情,最终也总有企业或许会活不下去。但能活下去的,一定是这些积极做正确的事情的企业,而不是随魔乱舞、毫无定力的企业。(文章来源:autocar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