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会是赛力斯的最高点吗?2024年全年销售近39万辆,同比上涨268%。但是,这里有一处隐患,即它在2024年12月产量和销量均同比下滑。
更令人担忧的是,进入2025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似乎失去了昔日的竞争力。
2月4日,赛力斯公布了1月份产销快报,汽车销量呈现出同比、环比双双下滑的态势,并且降幅均超过50%。而到了2月份,问界的销量虽有上扬,但依然难回高点。
春节前购车的风气,并未让赛力斯止住销量下跌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赛力斯的这一销量表现,不仅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甚至不如其他同为华为系的车企。以阿维塔为例,2025年1月,阿维塔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25%。
2025年1月,问界M9交付12483辆,连续10个月蝉联中国豪华车市场50万元以上豪华车销量第一。但是,问界M7和M5的销量,就没有那么让赛力斯引以为傲了。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消费者对问界在高端市场的认可。另一方面,依靠价值高的车型走量也限制了赛力斯的问界整体销量的“天花板”。毕竟,高端市场并非大众主流市场。
人均华为,靠的还得是自身底蕴
作为押宝华为最早的车企,赛力斯无疑走了不少捷径,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向来秉承“不造车”的华为,致力于帮助更多车企造好车。也正因如此,现如今的赛力斯,已经不再是华为的“独宠”。除了目前智选车模式的“四界”,华为的合作对象还包括但不限于深度共创模式的广汽,“HI模式PLUS”的岚图、猛士和阿维塔,以及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的方程豹等。
显而易见,华为能够给予赛力斯的优越感正在逐渐减少。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鸿蒙座舱4.0的首发权。享有华为最新技术的优先使用权一直是赛力斯的优势之一,但2025年鸿蒙座舱4.0的首发权却被阿维塔夺取。此外,华为线下零售门店的展位布局也发生了变化,“C位”不再只属于问界,而是属于智界、享界等华为更想“大卖”的车型。
在北京市朝阳区国贸附近上班的李林(化名)表示,此前银泰中心的华为门店,问界车型总是被销售重点展示和推荐,但农历新年开工第一天,当自己走进门店溜达时,销售人员不再只“卖”问界,取而代之的话术是“您看下需要什么类型的车,咱们SUV、轿车、纯电或者增程都有”。
李林直言,“虽然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多是好事儿,但赛力斯在华为体系中的地位不如从前也是客观事实。”
“孩子太多”使得问界在“华为系”中的地位不如从前,但根本因素或许是赛力斯自身竞争力不足。
首先表现为产品迭代速度缓慢。2022年上市的问界M5,迄今只有一次小改款,而竞争对手(如小鹏G6)在两年内已迭代三次。其次是技术自主性不足,赛力斯的核心“三电”系统、智能驾驶方案高度依赖华为,“灵魂论”虽不全对,但缺少核心竞争力,自然会使品牌话语权降低。
急需在华为生态之外找到生存空间
对于赛力斯来说,在失去“华为加持”这一独家优势的当下,快速摆脱对华为的过度依赖,在华为生态之外找到生存空间,方是正解。
首当其冲的,或许是甩掉“华为代工厂”的帽子,从“三电”系统和智能驾驶技术等方面,强化自身核心技术的自主权。
事实上,赛力斯已经意识到了这一关键性问题。据悉,2025年,赛力斯将投入50亿元建设自有研发中心,重点攻关800V高压平台和下一代固态电池技术。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还表示,“未来三年,赛力斯的核心技术自主率要从30%提升至70%。”
技术层面之外,赛力斯还需要在用户运营方面下功夫。目前,赛力斯的用户社区建设相对薄弱,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也是基于华为而非赛力斯,用户黏性和品牌认同感相对缺乏。问界M9车主刘先生表示,“尽管品牌活动比以前多了,但社区活跃度还是不如蔚来、小米等新势力品牌。”
研发在前,运营在后,根本目的无非是要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打造出更加热销的产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赛力斯或将希望寄托在了2025年上市的M8身上。
问界M8能否带动赛力斯在2025年的交付量冲高尚且是个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赛力斯的困境既是华为战略调整的结果,也是其自身短板的外化。
赛力斯需要一场彻底的“二次创业”:从技术到品牌,从产品到生态,构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文章来源:第一电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