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2013)》显示,我国重型柴油车仅占汽车保有量的5.6%,但其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排放却占汽车排放总量的67.7%和78%。氮氧化物与颗粒物浓度呈现正相关,在成霾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问题也引起了专注于排放控制系统的供应商关注。佛吉亚排放系统亚太区总裁马思棋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帮助国内柴油车生产企业进一步降低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满足日趋严格的法规,佛吉亚已经将柴油车尾气处理技术进行了升级,研发出了氨储存和输送系统(ASDS)技术以及“柴油颗粒捕集器(DPF)+TR余热回收系统”,佛吉亚将在华力推这两项新技术。
ASDS:NOx减排效果完胜SCR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氮氧化物被列为约束性指标,要求“十二五”期间排放减少10%。降低氮氧化物及颗粒物排放,成了目前柴油车车企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于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技术手段,目前重型柴油车实施国IV标准,普遍采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该技术的实施需要添加车用尿素作为还原剂,将尾气中70%的氮氧化物还原成氮气和水。但马思棋指出,SCR 依然存在着一些技术缺陷,特别是在城市柴油公交车上:由于城市公交车经常走走停停,排烟温度达不到尿素起喷点,导致SCR装置无法正常运行。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佛吉亚联合Amminex共同研发出了全新的氨储存和输送系统(ASDS)。据介绍,不同于SCR装置中利用尿素释放氨来还原氮氧化物,ASDS直接存储纯氨并将其运送到废气排放系统中。该系统在140℃便开始释放氨(SCR为200℃),因此它比SCR更早地介入工作,在发动机温度持续低下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城市作业的车辆上持续不断地工作,有效解决了SCR存在的弊端。这也是目前用于降低柴油车氮氧化物排放中效率最高的系统。
根据佛吉亚的实测结果显示,在一辆哥本哈根的公交车上,若使用车用尿素溶液,其每千瓦时约排放6克氮氧化物;而在装备了ASDS系统的柴油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到了每千瓦时仅0.4克,95%的氮氧化物被转化成了氮气和水。
不过,马思棋坦言,要在华推广ASDS首先必须解决添加氨气的问题,需要在国内的各个地方(包括城市和乡镇)建立足够的加气站。目前,佛吉亚正在筹备ASDS推广工作。该技术在华已经处于认证阶段,其中包括两项认证,一项是和国家监管部门的系统认证,另一项是和中国各大城市公交车队的认证。马思棋表示,2015年,佛吉亚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进行大范围的测试,对这项新技术在中国市场进行认证。
TR余热回收:防止DPF被堵塞
除了对氮氧化物的排放处理进行了技术升级外,佛吉亚对尾气中另一大污染物——颗粒物的减排也进行了改善。
据悉,对于颗粒物排放的控制,主要依靠DPF后处理系统来完成。DPF被称作“柴油车的口罩”,可有效净化排气中70%-90%的碳颗粒,是净化柴油机颗粒物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之一。但柴油车内的颗粒物质(主要为炭黑)在机械驱动下会沉降到捕集器中,由此导致了DPF后处理系统容易被炭黑堵塞。为了避免此现象,佛吉亚不仅会在中国市场推出DPF,还会有TR余热回收系统的解决方案推出。TR是一个燃烧器,其通过回收发动机燃烧室中的余热,利用该热量将最后的炭黑燃烧尽,保证后处理系统不被堵塞,能更好地贴合目前欧V及欧V的排放标准需求。
马思棋指出,DPF在欧洲市场上的应用已非常成熟,但DPF在国IV排放升级中应用的可能性不大。等到2016年后,国家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实施柴油车国V排放标准,DPF或将得到广泛应用。这对于佛吉亚的DPF产品以及最新推出的TR余热回收系统来说,将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针对这两项柴油车尾气处理的升级技术,马思棋表示,虽然这两项技术对于中国市场属于较新的技术,目前还未市场化应用,但随着中国柴油车法规的日趋严格,这两项技术将有助于中国车企满足未来的排放法规。据马思棋透露,今年6月至9月,搭载了这两项新技术的佛吉亚模范空气卡车(样板车)将在华进行巡展,将途经上海、北京、武汉、长春四大城市。(记者 林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