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19年10月20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专题 创想人工智能,和年轻人一起“开脑洞” 当微波技术遇到智能座舱 “工程师就是要为用户解决问题” 大咖共论 畅行之道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咖共论 畅行之道

本次邀请赛的嘉宾和评委是来自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大咖,他们不仅在比赛过程中点评犀利,还在《共论畅行之道》论坛上分享了各自对于人工智能的前瞻思考。

许俊宸 主持人、美国密歇根州劳伦斯技术大

学管理学和工学教授

吴伯凡 著名学者、商业思想家

余 凯 地平线公司创始人

陈启军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杨小康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

余凯:自动驾驶真正解决的问题,不是替代司机,而是让驾驶更加舒适、安全。2025年之前,汽车产业人工智能的主弦律应该是车载计算的智能化,2025年之后,若干场景下用于运营的智能驾驶,会初露端倪。10年后,车载计算平台的算力会是目前的100倍,人工智能的战场上有着丰厚的战利品正等着大家。

杨小康:人工智能和汽车产业的结合,可以给不喜欢开车的朋友提供更高层次的驾驭感——诗和远方的浪漫。大家既可以选择在美丽的风景里自己驾驶车辆,也可以选择在劳累疲倦的时候由人工智能来代劳,开车可以变得从心所欲不逾矩。总的来说,就是“以人为本”。

陈启军:AI三要素是数据为本、算法为王、应用驱动。深度学习不是一个终点,反而很有可能很快成为过去式。因为对于现实生活中复杂的、开放的、动态的环境,现有的深度学习仍然难以应对,所以一定会有新的理论和算法出现。AI和汽车都不是新的产物,但两者结合起来很可能会变成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许俊宸:全世界的人都在谈人工智能。大家都在说着同样的话,那上汽怎么才能在这样的比赛中打赢战斗?有三个因素至关重要:一是要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痛点;二是团队要多元化,创新不能光有工程师,还要有人类学家、心理学家、艺术学家等参与,这样的创新才是真的创新;三是AI工程师和专家们要充分合作,就像硬件和软件一样,一起充分合作才能赢。

吴伯凡:所谓的产品,就是人类恒久不变的需求和不断变化的技术化合而成的产物。远古时代的人想要出行只能靠两条腿,后来的人可以骑马、坐马车,直到现在智能汽车的出现,其实人类的需求没有变化,都是为了尽可能省力,不出现危险。对于智能汽车来说,主要是结合机器智能,平台智能和聚众智能技术。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