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23年3月12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市场动态 特斯拉年内第五次在美国调价 威马汽车“沉没成本”或难以割舍 动力电池产能疑似出现过剩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威马汽车“沉没成本”或难以割舍

2月28日,上海市青浦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消费警示,称“威马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或经营异常,消费者谨慎购买”。这对近年来负面消息缠身的威马汽车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近千万辆级的“巨无霸”新能源汽车市场,以及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无疑吊足了“新玩家”的胃口。对于那些几年前就已闯入“造车圈”的“新势力”而言,除了庞大市场规模的诱惑外,前期投入的成本或许也是其难以割舍造车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企业来说,已经支付但不可收回的成本被称为“沉没成本”。该部分成本与当前决策无关,但可以在经营期间摊入成本费用。汽车作为典型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结合的产业,投资大,产值高;超额回报可谓诱人,但惊人的初始投入和高退出成本往往使得许多市场“后来者”望而却步,而只有那些“亏得起”的新车企才真的有底气利用“沉没成本”建立起竞争优势。

2021年,小米正式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彼时,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自信地表示,“非常清楚汽车行业的风险,动辄就是上百亿元的投入,至少要三五年时间才能见到效果。但是,我们有钱,我们有1万多人的团队,还有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我们亏得起!2020年年底,小米积累的现金总量有1080亿元。”相比之下,没有自有资金的威马汽车只能依靠融资。有媒体报道称,自2015年成立以来,威马汽车累计融资金额超过300亿元。为了造车,威马汽车还尝试通过上市为自己续上救命资金。可是,2020年宣布抢滩“科创板新能源第一股”以失败告终,2022年又错失港股上市机会,这让威马濒临干涸的资金池久久见不到“水源”。

有业内人士直言,“威马汽车为了证明先前决策的正确,选择不断加注成本,从而陷入‘沉没成本效应’的怪圈。”所谓“沉没成本效应”,是指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由于沉没成本的影响而发生的一种非理性决策,具体表现为:决策者在考虑到沉没成本的情况下,持续地增加投资或采取某种行动。(综合媒体报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