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一直在试图提高海外投资力度。近日,商务部负责人表示,商务部将继续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全球汽车产业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正在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这为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会。而就在日前,几大汽车集团负责人被召集赴京,工信部就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向他们征询意见。据透露,新的《政策》提出,到2015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将达到国内汽车市场50%的份额,其中自主品牌轿车约占国内汽车市场40%。
毋庸置疑,发展“自主品牌”是国家政策的导向,更是未来车企的发展方向。然而,培育一个世界知名汽车品牌,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海外并购,对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条捷径。若能通过海外并购,拥有国外知名汽车品牌,就中国短缺的汽车核心技术以及汽车生产线加以补足,增强自主品牌车企的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于贯彻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提出的自主品牌战略,将大有裨益。
在此路径下,国内整车、零部件企业相继加入海外并购的行列。对于上汽集团而言,上汽集团商用车板块目前还处于调整发展阶段,为此,收购伯明翰 LDV 轻型商用车制造公司也在情理之中。近日,北汽成功收购通用旗下的萨博,这算是近段时间来,中国汽车企业参与收购世界知名整车企业的又一次成功案例。而吉利已就收购沃尔沃有关敏感的知识产权问题接近达成协议。若吉利收购成功,将成为首家海外并购世界级汽车品牌的中国民营车企。国内车企的海外并购之路,近期佳音频传。
但想要“走出去”,实施海外“突围”却并不容易。对吉利而言,并购能否成功不仅在于资金、财务方面,文化融合以及管理运营更是关键。福特将沃尔沃买过来,花了10年时间近100亿美元也没有将其变为盈利的亮点,这对吉利来说是个挑战。再观之前北汽的海外收购之路,也走得并不顺畅。眼下,饱受金融危机冲击的世界汽车格局正在发生剧变,中国车企意图利用这次机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但在这些并购背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国外车企卖掉的品牌,都是经营陷入困境、长期亏损的品牌,让买进来的知名品牌为我所用,重现光辉,对中国车企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虽然,国家一直在为车企提供一个良好的进军海外的环境,但中国汽车企业自身也必须加强实施“走出去”战略时所需的能经营国际化企业的人才和队伍建设。同时,应该在股权掌控和核心技术的控制上多下功夫,牢牢把握。只有这样的海外扩张,才能更稳固,更有意义。
对于中国车企的“走出去”,我们应该报以掌声。当度过飘雪的黑夜,我们定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黎明的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