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10年1月3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协会之窗 边栏新闻 内燃机协会牵头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汽学会对汽车零部件行业进行调查 中消协今年盯各个行业协会潜规则 新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年内出台 去年薪酬上涨最快的是汽车行业 浙江制订两项汽车用品联盟标准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汽学会对汽车零部件行业进行调查

本报讯 日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进行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基本状况及产品研发能力状况调查显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目前只占销售收入的1.4%左右,远远低于跨国公司平均5%的水平。即使是排名第一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与世界前百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相比,销售差距也在10倍以上。有研究数据表明,外资企业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上已经占有6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轿车零部件市场,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接近80%;而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高技术含量领域,其市场份额更是高达90%。

此外,关键技术市场也几乎被外资企业所垄断。数据显示,在我国汽车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ABS和安全气囊等核心零部件的产量中,外资企业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0%、100%、91%和69%,进口自动变速器在国内市场上的份额也高达78%。据统计,国外零部件工业的平均投资为整车企业的1.2~1.5倍,而我国目前的状况是低于0.3,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我国企业研发人员占总职工比例为2.5%,跨国公司则在10%以上。

在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研发能力已领先于整车企业,一,辆新车的开发,70%的知识产权属于汽车零部件企业,而我国绝大多数零部件企业不具备产品开发能力,产品开发不能及时适应整车厂的配套要求。与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相比,中国企业明显处于劣势,零部件产业面临严峻挑战。从2008年第四季度至今,包括GKN、博格华纳、江森自控等全球知名零部件公司都在中国新建了独资或合资工厂。

尽管国家产业政策对外资品牌整车国产的国产化率设定了标准,但由于外资在国内的总成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等核心部件领域占据垄断地位,外资在争取为国内主机厂配套方面也明显占了上风。

一个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是,之前业界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将有可能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但自2008年以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上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进口关键零部件。这看似是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捷径,但本土零部件企业会因此而失去发展的机会,从长远来看,很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自主创新的制约。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无论是立足国内市场还是闯入国际市场,没有自主品牌就没有发言权,就没有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方博)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