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上海牌”轿车,在20世纪60~90年代可谓家喻户晓。在那个市场化程度不高的年代,上海牌轿车以其规模化的产量、出众的性能,成为中国距离百姓生活最近的轿车,几乎主宰了一个时代。成立于1987年的上海众达汽车冲压件有限公司,就曾为上海牌轿车生产冲压件及部分焊接产品配件。
20多年过去了,中国汽车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牌轿车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而众达却从时代变迁的风风雨雨中一路走来,在见证行业变迁的同时,保证了企业自身良好的发展态势。作为一家中小型镇办企业,众达依靠什么屹立不倒?未来又将走向何方?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公司总经理徐伟。
稳扎稳打 夯实基础
上海众达汽车冲压件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6月,当时主要生产上海牌轿车配件C冲压件及部分焊接产品)。1992年起,众达开始承接上海大众桑塔纳系列轿车的200多种车身中、小冲压件业务。经过长期发展,目前公司产品已覆盖上海大众所有车型及其正在研发的新车型,包括车身、发动机、门盖、排气、底盘等部位的冲压件及焊接总成等。此外,公司还为德尔福、麦格纳(卡斯马)等汽车城其他企业供货。
“我们并不追求快速扩张,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道。”众达坚持质量为王,制订了“预防为主,规范管理,持续改进,用户满意”的质量方针,于1998年通过ISO9002 质量体系认证,2001年通过QS9000和VDA6.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5年通过TS16949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上海大众的双A级供应商。公司一贯秉承高标准严要求的质量方针为顾客服务。
抓住机遇 拓展市场
2009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上海大众各款车型供不应求,众达的业绩也格外喜人。然而,以徐伟为代表的公司管理层并没有被这份喜悦冲昏头脑。他们静心思考,发现了企业长远发展的一些桎梏,如产品结构老化、单一,部分设备陈旧、自动化效率低下,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竞争力不强等。
“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必须生产一代,开发一代,构想一代。”徐伟带领团队仔细研究汽车行业规律,发现一个车型的生命周期一般为5—7年,像桑塔纳这种20余年经久不衰的案例极为罕见。“我们要对大众、通用、荣威等主机厂的新车型紧抓不放,调整产品结构由单件制造向总成方向发展,从而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
优化设备、模具也是与时俱进的重要内容。2009年,众达投资200万元优化检测实验设备,包括引进1台先进的大型3坐标检测仪和一批中小型检测设备,以及更换新的实验室等。今年一季度,众达还将引进一条自动送料系统,从而起到优化工艺、降低能耗的作用。
强化管理 提高效率
“内功不练好,企业发展便无从说起。”徐伟上任以来一直坚持狠抓内部管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公司引进日本企业中流行的5S现场管理法,在生产现场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通过这一管理方法的运用,生产现场井然有序,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企业生产效率成倍提高,节约大量原材料。
公司还制订“两会一检查”制度。每周一总经理办公会上,部长以上干部向总经理汇报分管工作;每周四,20余位中层干部分组深入车间检查生产情况,将发现问题写成报告递交相关领导;公司领导查看报告后召集车间负责人开会通报,要求落实整改,部门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据统计,企业实行该制度以来,已落实整改意见100余项,各项管理逐步理顺,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