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汽车风洞近日喜事连连:头一件,来做空气动力学和风噪试验的国内汽车企业从最初六七家增至十多家,而且大多是“回头客”;第二件,服务国家战略同样大显身手,高铁车体侧风安全性和风噪测试多在此进行,大飞机项目试验也在洽谈之中;第三件,国外汽车设计公司频频来访,一家国际知名汽车造型中心已明确与其合作。据了解,风洞中心的汽车气动声学整车风洞单班业务量已经达到80%。
但是,风洞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海归教授杨志刚并不满足。这位曾历任美国航空航天局高级研究员、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主任工程师的空气动力学专家向记者坦言,“同济风洞还有一个热环境整车风洞,单班业务量只有40%,我们希望有更大的作为,愿意为国内汽车企业、特别是汽车城的零部件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与大家共同发展。”
同济风洞全称为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是上海首批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由国家多部委共同支持、同济大学承建,2009年9月正式落成启用。据杨志刚介绍,这个项目包括两个风洞:国内首座气动声学整车风洞和国内首座热环境整车风洞。前者主要用于车辆空气动力性能测试、气动声学测试和低噪音优化设计,以达到优化造型、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控制车辆内外空气动力噪声等目的,同时,通过降低空气动力阻力,达到降低油耗、节能减排的目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整车企业和车型设计单位;后者主要用于车辆热力学测试和热环境性能评估,以实现发动机冷却系统和空调系统等优化,主要服务对象是一级子系统开发商和与热力学相关的零部件企业。
杨志刚指出,汽车电子系统和零部件既要满足国家技术标准要求,又要满足整车匹配性要求,没有风洞的企业只能心有余力不足。同济热环境风洞能够模拟各种气候条件和车辆行驶工况,从事整车性能,空调性能、冷启动、刹车冷却、牵引运行、除霜除雾、发动机冷却、温度场、防泥防溅试验和雨刮器、风扇、冷凝器、蒸发器、散热器等性能测试,帮助企业获得一系列“实战”条件下的试验测试数据,然后通过技术分析、找出不足、不断改进,使自己的产品与整车的匹配完美无缺、经济性达到最佳状态。
汽车城集聚了2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其中不少企业的产品与热力学相关。可是,目前与同济热环境风洞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并不多。为什么众多企业“身在宝山不识宝”?业内人士分析说,首先是由于缺少宣传,外界不知道热环境风洞能够干什么,甚至误认为同济风洞只有气动声学整车风洞;其次是,汽车城企业对热环境风洞的作用知之甚少,没有把风洞试验纳入研发体系。
对此,杨志刚表示要从自己做起,第一步,就近入手,对汽车城零部件企业梳理一遍,针对相关企业加强宣传,并上门走访重点企业,变“等客上门”为“上门找客”;第二步,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将服务网络扩大到上海和长三角地区。他相信,零部件企业与风洞中心携手合作,将对提高企业技术设计能力、达到成本和性能综合优先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