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末岁尾,便是预测下一年汽车市场增速的热闹之时,有关国内汽车市场预测的各种消息不时见诸汽车类新闻。某些机构还每年召开关于“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与中国汽车市场预测”这类话题的会议。今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某媒体对主要汽车生产厂商总经理有关明年国内汽车市场增幅的意见征询。据该媒体汇总而得,悲观地认为仅是5%,乐观的感觉可达15%,高低数值之比竟达3倍。其中,最为讨巧的当数10%左右的说法,这一左一右,下可探至5%、上可摸高到15%,不怕实际增幅不落在该区间内。
凡此种种,说其“主观臆断”也行,谓之“信口开河”亦可。因为预测的数值大多是预测者根据个人的经验和判断估计而来,并无多少可以使人相信的依据。近年来,国内汽车总体市场犹如万花筒般变幻莫测,实际结果每每大大出乎行业内年初的预料。
2008年,当全球金融危机袭来,企业准备“过严冬不畏寒”时,国内汽车企业2009年销量在政策刺激下增幅高达近年少有的46.15%;而当2011年期望延续2010年增长32.37%之势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时,却急剧跌落至2.45%。实际上,现阶段对国内汽车市场做短期预测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往往是年度内下一个月的预测都不准,何况是年度预测呢?难怪一圈会议开下来,对于明年国内汽车市场究竟增长多少依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即使行业内对市场的增速有一个能够被大多数企业认可的预测数,也不是每一个企业都会受惠于行业的平均增长率。
以今年为例,截至11月底,国内汽车企业轿车销售比去年同期增长6.24%,应该说总体增幅与年初的主流意见相去不远。但在43个轿车生产企业中,27个企业正增长,增幅分别在1.3%~46.84%之间;16个企业负增长,降幅分别在0.47%~81.08%之间。其中,当年累计销售量在10万辆以上的企业有21家,10家销量增长企业中高的可达27.09%,低的只有1.14%;11家销量下降企业中少的是1.58%,多的达27%。
原因肯定是多样的,而产品是否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在汽车市场增幅总体回归正常、产能过度扩张引起竞争愈加激烈的状态下更是如此。因而,企业关注自身产品在细分市场的竞争能力远比盲目关心市场的总体增长率来得重要,对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尤其如此。
企业编制年度经营计划总得有个目标,与经销商、供应商洽谈合同也得有个数量要求,这些都以年度销售量为基础,企业必然在众多预测数据中选取其一作为编制计划、商谈合同的参考依据。不论选择的预测数据高或低,关键是编制的计划应有足够的弹性,要能适应市场的瞬息变化。特别是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计划都要能够随市场变化而同步变化,这一点在总体市场比预计状况要好的情况下尤其重要。
国内汽车生产企业轿车销售量增长率2009年为48.07%时,广汽丰田当年只是1.23%;无独有偶,当2010年为27.05%时,又有广汽本田只有0.89%。这两家企业在不同的年份相继发生相同的问题,应该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关。当市场发生变化后,企业的计划不能相应变化,白白地坐失机会。因此,着眼于长远发展的企业要重视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使企业计划能适应市场的变动而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中国当前汽车市场环境下,汽车企业过多关注市场的平均增幅既无用也无益,企业应将重点放在如何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和如何加强企业组织结构及管理流程应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上。唯有如此,方能在起伏不定的汽车市场中游刃有余。
还是那句老话: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