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合资商用车企业耗时数年、投入数亿元研发而成的一款新产品即将上市。市场的反馈是订单如雪花漫天飞舞,还是溅起朵朵小浪花?尚不得而知,负责销售的老总内心非常纠结,几乎将成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之囧人。
该老总问计于我这个汽车专业媒体从业人员,我只能临时穿越,当一回古代谋士,沙盘推演后,伸出3个手指曰:三“势”而行。
一为造势。产品下线、产品上市之际及往后的广告、公益、服务、展示、销售等各类活动,力求内容创新、形式创新、诉求创新。
企业公关部门可以利用自身的官方网站,借用社会报纸、网络、户外广告等信息传播平台,创作出具有亲和力、感染力、爆发力的新闻、软文、广告作品,多头并进、循序渐进,打造产品声势,博用户眼球,赢市场机会。同时,无所不用其极,无事也要生事,小事造出大势,让产品品牌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热度。
二为借势。主动出击,联手一至两家汽车销售行业“大佬”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基于双赢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双方互谅互利,节省营销成本,减少坏账风险。或自建、或并购、或参股专用车改装龙头企业,打开一片片“小蓝海”,积“小蓝海”而成“大蓝海”,做大专用车细分市场。
长远而言,专用车很有希望成为商用车企业决胜未来车市的一把撒手锏。还可与外资股东方探索出口渠道或出口形式,品牌借代、渠道共享、输出技术和产品在国外设厂。大胆走出国门,大力培育目标市场。
三为顺势。企业政策研究部门应该时刻关注近期出台或将要出台的有望促进产品销售的相关政策,企业发展,一定要研究国家政策。欲向市场要效益,就必须顺着政策导向往前冲。市场销售部门则必须主动发现、捕捉新兴行业的用车需求,贴近汽车市场的脉搏,顺应规律,顺应市场潮流。顺势发力,方可收到产品销售逆势上扬的奇妙效果。
该款新车型起点高、品位高、技术含量高,是企业产品序列中的“高富帅”。如欲引领市场,性价比拿捏精准最为关键。价位定得高,难免曲高和寡显清冷;价位定得合理,或能形成追随者众的喜人局面。
特别是在目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商用车市场微增长的态势下,微利润才是打开市场、灵活应变、掌握主动的制胜钥匙。
以上三势,若想达“大风起兮云飞扬”之佳境,则离不开企业团队合作、客户至上、质量第一、拥抱变化、诚实守信、服务创新、敬业乐群的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
文人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当不得真,权当戏说。如果说了不算白说,则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