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正式出台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次实施的条例中,最大产品货值金额10%、最高1亿元的处罚金额成为业界最大关注点。此外,违规企业如果情节严重,还可能被吊销相关许可。
召回新政的正式实施,不仅为广大车主提供了维权保护伞,让车主们未来寻责有门;同时,更可以在车主和车企经销商之间建立并维系一个互信的和谐渠道,车主不再随便过度维权,商家也不能轻易推诿责任,有助于我国汽车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年末车企突击召回
据不完全统计,自《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正式发布至去年年底,国内已有十多起召回事件,包括奔驰、路虎、捷豹、马自达、郑州宇通、一汽丰田等,召回数量近60万辆。而今年国内已共实施了59次汽车召回,共涉及超过250万辆汽车,是《缺陷汽车召回管理规定》实施以来最多的一年。
据了解,去年年底突击召回事件中既有进口、合资汽车品牌,也有自主品牌。召回原因涉及发动机、转向或者制动等机械问题,也有滤清器、安全带等零部件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实施召回的话,今年开始,相关企业就有面临罚款的可能。
此外,由于此前《缺陷汽车召回管理规定》存在各种漏洞,导致进口品牌和合资品牌车企在过去面对全球召回时,往往会实施双重标准,将中国市场排除在外,而消费者则因法规缺失而导致寻责无门,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新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以后,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或进口品牌,在召回新政面前都将一视同仁。消费者维权的能力则得到了根本性的提升。
召回新政或推动车市消费
业内专家表示,消费者有了维权保障,或许将刺激其购车欲望,再加上元旦和春节等因素,今年年初车市开局有可能迎来小高潮。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9.8%的消费者认为新政实施后购车会感到更放心;同时,有57.3%的消费者表示会考虑购买有过召回史的车型。
笔者认为,过去几年每年都有消费者过度维权的案例发生,而车企和经销商面对此类问题时,往往采取推诿、推卸的态度和行为。召回新政实施之后,消费者和车企及经销商都能有法可依。在制度和条例的约束下,双方有望改变一出问题就对立的立场,逐渐建立起一个有效沟通的互信渠道,有助于我国汽车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同时,新政约束对企业塑造良好社会形象、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有着积极的作用。(顾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