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13年1月13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拱点 零部件企业兼并重组忙 新能源产业:虚火渐退 热情不减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外并购升级技术再得品牌 国内收购扩充产能做强实力

零部件企业兼并重组忙

2012年,受国内车市增速放缓,尤其是商用车行业出现的负增长,令众多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出现利润缩水,甚至亏损。即便如此,仍有一些优秀的本土零部件企业勇于抄底,借道兼并重组谋求做强做大。

海外并购升级技术再得品牌

本土零部件企业收购汽车发达国家的老牌公司并不是新闻。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中国大陆企业参与的海外并购数量就达207宗(同比增长10%),金额达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虽然,2012年本土零部件企业也遭遇了“后方不稳”的挑战,但在海外并购方面仍不乏亮点。

除了刚刚于2012年年底确认的万向集团收购美国电池生产商A123系统公司获批外,2012年2月4日,宁波华翔电子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其成功收购德国塞尔纳集团子公司塞尔纳GmbH及其下属塑料内饰配件公司IPG工业公司资产、业务和木制内饰件核心技术,由此跃升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木制内饰件企业。7月,四川波鸿集团投资2.45亿美元全资并购加拿大威斯卡特集团。9月1日,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出资7.38亿欧元收购从凯傲剥离的林德液压业务部门70%的权益。据悉,潍柴动力并购案不仅刷新了中国企业在德国的直接投资纪录,还是中国企业在德国最大的并购案例。9月12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凌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传出消息,其收购了著名门锁企业德国凯毅德公司100%股权……

业内专家表示,从行业层面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落后国际先进水平至少10年,正面临着高端产品无竞争力、低端产品成本趋高的双重压力,通过获取国外先进技术来提高研发水平是零部件企业海外并购的重要推动力。同时,这些优秀海外企业原有的客户关系和销售渠道,也有助于加速本土零部件企业进入跨国汽车公司的全球配套体系。与前两年的“捡便宜”相比,最近加入海外并购“大军”的本土零部件企业已经更加理性和务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迫于自身业务可持续发展的考量。

通常,有能力进行海外并购的本土零部件企业大多是“优等生”,其主要业务来自整车配套。近年来,自主品牌汽车销量比重下滑,加上越来越多自主品牌车型为了提高质量或市场卖点,加大了国际品牌零部件的采购比例,这些都考验着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购拥有品牌影响力和配套资质的海外企业,有益于本土企业巩固和提升在国内配套市场上的话语权。

国内收购扩充产能做强实力

“散、乱、差”是长期困扰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一大顽疾。随着我国汽车市场于2012年开始进入“微增长”,已经有一些零部件企业因此出局。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尤其是整车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高和跨国零部件供应商在华“枝繁叶茂”,只有做专、做强、做大的本土零部件企业才能顺应行业竞争所需,有利于整合现有社会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的并购重组,无疑是一条捷径。

相比“轰轰烈烈”的海外并购,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的收购或资产抵押过户等各类重组事件,大多因涉及金额小或企业无意宣传等各种因素限制没有被媒体广为报道。不过,留意本土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的公告,仍不时传出一些涉及并购的消息或预告。2012年5月23日,西泵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与重庆江利圣特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控股股东签署《股权收购意向书》,并将以现金收购江利圣特低于62.24%的股权。据悉,江利圣特在汽车水泵行业的排名位居前列,在主机配套市场所占份额7%左右,此次收购将有利于西泵股份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完善市场布局,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市场份额。通过此次并购,西泵股份在汽车水泵市场占有率将达到30%左右,进一步增强公司在汽车水泵领域的规模优势。

2012年9月25日起宣告临时停牌的万丰奥威在公告中称,公司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拟以现金方式收购奥特佳冷机(香港)有限公司持有的南京奥特佳祥云冷机有限公司100%股权及南京奥特佳冷机有限公司100%股权。作为此次并购两大主角之一,万丰奥威的主业为轮毂,而奥特佳则是国内最大的汽车空调压缩机制造企业之一。虽然,这两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企业的并购最终因收购价格谈不拢等因素告吹,但是,本土零部件企业意欲借助兼并重组拓展新产品线以实现做大做强的拳拳之心不言自明。

另据报道,201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了锦州万友机械部件有限公司并购锦恒(BVI)有限公司汽车主被动安全业务项目。

据专家分析,近阶段,拥有技术、品牌和客户优势的海外零部件企业仍将是本土企业追逐的对象。不过,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加上各国法规的不同,管理好并购的海外公司也非易事。记者在采访中也曾听到企业抱怨,其收购的海外零部件公司员工太过金贵,并且扭亏艰难。相比之下,收购熟门熟路的国内企业,也不失为本土零部件企业迅速扩充产能或延伸产品线的有效手段。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等几大部委已经在酝酿相关政策,着力推进八大重点行业兼并重组,其中,汽车业首当其冲。(杰克)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