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14年2月9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上海新闻 “反候鸟”的双重考验 参与2014年慈善募捐活动 举办首期现场管理者训练营 持续发展中的“变”与“不变”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反候鸟”的双重考验

——探访泛亚黑河冬季标定试验团队

跨年之际的黑龙江省黑河市,最低气温在零下25℃以下,比一般的冰箱冷冻室还冷。这个中国汽车界天然的高寒试验场,每逢冬季便会迎来一批熟悉的访客——有“反候鸟”之称、来自泛亚汽车技术中心的动力总成标定工程师们。为了对尚在研发阶段的汽车产品进行试验和考核,检验其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性,冬天奔赴零下30℃的黑河.夏天奔赴40℃以上的吐鲁番,早已成为他们的家常便饭。

此次冬季标定试验于去年12月下旬拉开序幕,标定工程师们携30多辆车、10余种不同的动力总成系统,一如既往地来到黑河。在近一个月的行旅中,50多名工程师悉心调试发动机的低温启动性、低温驾驶性、怠速稳定性,以及变速器的换挡过程控制等。正如新变速器标定经理朱建伟所言:“冬季试验考验的是车,更考验我们的人。”

“在最冷的地方、赶在最冷的时间点,把试验做好”

清晨6点刚过,天还没亮,记者跟随身着羽绒服、头戴棉帽的工程师们走出酒店,进行冷车状态下的车辆启动性能试验、审查及标定。倘若车辆在极端低温环境下无法正常启动,其他试验项目便无从开展。每日早、晚各一次的冷启动试验,由此成为整个冬季标定试验的基石。

“最初来(黑河)时,每天都极不情愿地逼自己起床,后来大家都习惯了。标定工程师必须在最冷的地方、赶在最冷的时间点,把试验做好——这已经成了一种自然而然形成的团队素质。”发动机主管标定经理何剑飞说。

为了等待车辆彻底冷却到最低环境温度,每次试验前,工程师会预先将车辆静置室外8个小时,有时甚至揭开引擎盖,以帮助车辆更快地“预冷”。试验时,工程师坐上驾驶席,试着发动车辆、连接设备、采集数据:一次相对顺利的冷启动试验,至少要令工程师忍耐20分钟的严寒。而如果遇到火花塞淹缸、电脑死机、电瓶漏电等影响数据采集的异常状况,则需要花上更长时间,经受更久的严寒。

顺利发动车辆后,工程师便驱车上路,在试车道路上考核评估车辆的综合驾驶性。空旷的道路两侧,时常可见到工程师暂时泊车、进行数据分析的场景。有时他们还需要前往距离酒店大约20分钟车程的泛亚汽车黑河试验基地——那里还有很多车辆静候着冷启动和其他低温试验。

同往年相比,黑河的这个冬天似乎还“不够冷”。去年12月31日上午,当完成冷启动试验的工程师回到酒店,天空扬起了小雪,而当天的最低气温一如之前数日,仍未突破零下30℃。“每辆车都要在5到6个温度点上,针对不同的标定,做不同的试验。如果遇不到试验要求的零下35℃到零下30℃,我们就只能等待,等到这样的极端低温出现为止。”发动机模块标定经理孙嗣炎说。

在孙嗣炎和他的同事们看来,这样的等待绝非仅仅执着于试验规定,更重要的是,它凝聚着产品研发团队对客户的责任感。朱建伟说:“我们不仅要考虑大部分客户的状态,还要考虑到一些极端客户的状态。中国东北的大多数车主都有暖库停车位,但如果个别没有暖库的车主发不动车,一定会对我们的产品失去信心。为了产品的口碑,我们必须精益求精地做好极端环境下的试验。”工程师为模拟节气阀防结冰考核试验所需的条件,甚至在凌晨两三点起床,到漆黑的高速公路上试车。

“大家一起在冰天雪地里做同一个项目,就像战友一样”

对泛亚汽车的动力总成标定工程师们而言,安全是整个冬季试验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我们非常注重新员工的安全培训,包括高寒地区的注意事项、冰雪路面的驾驶技巧等。每次出发前都会召开全员安全大会,每人签署一份安全责任书。第一年来的新人不能单独行动,以免发生危险。”自动变速器标定经理刘富庆说。

除了带教新人,这支团队间的兄弟情谊,也在一次次行旅中愈加突显。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极端工况的试验;出差在外一起过生日;有人身染微恙,陪着熬夜打点滴;车陷雪地,对讲机一求助,附近正在做试验的同事立即赶来;家里孩子病了,上海的同事帮忙开车送去医院……“参加了这么多年的冬季试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这批人。大家一起在冰天雪地里做同一个项目,就像战友一样。”外包发动机标定经理何小明说。

去年,刘富庆4次前往高原,全年乘坐的航班超过30趟。同组的同事高仕猛自去年年初起,截至此次冬季标定试验结束,总共出差126天——几乎相当于全年三分之一的时间身在外地。类似的工作状态,在标定工程师身上已是常事。朱建伟还是通过妻子发来的视频,才得知孩子已学会了走路。何小明颇有感触地说:“孩子还小的时候,长得特别快。每次出差3至4周,回到家后,都觉得孩子的变化很大。”

在这支中国汽车界罕有的、自主从事标定开发的团队里,每个成员或许来自不同的学科背景,承受着不同的工作压力,而他们坚持的理由却庶几相近。何剑飞笑道:“标定工作的系统性很强,一环扣一环,一旦沉浸其中,就像阅读一部情节曲折的武侠小说,让人欲罢不能。车上的各种零部件,我都能去了解、钻研,自有一种乐趣在其中。”荒漠、森林、冰川、雪山……试验的旅途中,他们看到过太多别人未曾见过的景色。“虽然很辛苦,但看到自己做过的项目最终成为产品车在路上跑,客户给予了很好的反馈,还是挺有成就感的。”孙嗣炎说。

1月5日,外包发动机供应商的工作人员抵达黑河,比往年稍迟了些时日。不过,刘富庆仍不愿错过与供应商当面沟通的机会。“我想让我们的人员多留几天,跟供应商有一到两天一起上车的时间,相比之前单靠邮件传送数据,这样交流技术更加明白。”相关项目负责人将回程日期从原定的1月4日延后到了1月7日。而他们身在上海的同事,正在等待新一批试验车辆制造完成,开启下一季“反候鸟”之旅。(记者 杨阳)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