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14年12月7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上海新闻 安悦节能出任副会长单位 举办技术论坛暨科技节 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脚步绝不会停歇” 上海小糸开展“降本节支”专题活动 被自主开发“逼”出来的创新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被自主开发“逼”出来的创新

——访上汽大通G10项目研发团队

(上接A1版)

此外,前驱改后驱、发动机早燃、扭震、NVH提升等,都是项目团队被迫应对的挑战。而他们在把这些前所未遇的难题一一攻克之后,交出了这样一份最终答卷:从后驱架构方案确认到正式投产,仅仅花了30个月(常规流程为39个月);项目预算节省大约15%。

胡锫坦言:“其实我们的很多创新想法和做法,都是在开发过程中被逼出来的。因为不创新解决不了问题。为了节约时间、降低成本,也有一些流程上的灵活变通。很难对这些办法是否最优下一个定论。没有最优,只有更优。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做成了这个项目。我们跟供应商谈的时候,他们说有些事情是他们从未做过的。那么这或许也是一种创新吧。”

“找准客户的感觉”

胡锫的办公室隔壁是一间会议室。在它的进门处,搁着一块呈弯折状的深色金属板。偶然经过的访客或许意识不到,这其实是一个上下车踏板的模型。胡锫解释了它的由来:“一般的踏板,两个台阶之间会稍微凹进去一些。但我们做得凹进去很多,为了尽可能地腾出车内空间。但如果凹得太多,抬脚时脚尖可能会勾到。这个尺度如何把握?工程师会在电脑上画图。但脚的实际动态如何、客户是否感到方便和舒服,有时很难量化分析。因此,我们专门做了这个踏板模型,让大家——穿平底鞋的、穿高跟鞋的等——都来试着感受一下。这样得出一个相对精确的结论。”

这只是项目团队在开发阶段注重模拟验证的诸多案例之一。胡锫说,他们在前期做的大量工作,目的都是为了“找准客户的感觉”。而在模拟验证的过程中,也激发了一些源于日常生活的灵感。

他说起同事的一段借车经历。“起初,造型师做了好几个排挡杆的方案,大家都觉得不好看。后来,有个同事谈及自己车上的排挡杆造型挺不错的,造型师当时没有想到这种样式。这个造型确实与我们正在开发的整车搭配比较合适,正好可以参考。那段时间,造型师就每天借着同事的这辆车开,感受这个排挡杆。”

随着上汽大通G10各款配置版本陆续上市,项目团队又有了新任务——听取客户反馈,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发现欠考虑之处立即整改,持续提升整车性能、内外造型效果和感知质量。这些客户不仅来自外部,还包括项目团队内部的购车者。车身及造型部总设计师陈预庆便是其中之一。

“我们每月都会拿到一张内部员工用车反馈表。领导要求大家直言不讳,对产品质量、使用便捷性、部件耐久度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如果问题抓得准,公司会作为合理化建议采纳,并给予一定的奖励。”陈预庆说,他和同事们几乎每次都把表格填得满满当当。而像烟灰缸使用不便、车门滑轨异响等情况,已在这套响应模式下得到了改善。

“项目开发的过程,也是体系能力建设的过程”

谈及项目给设计团队带来的改变,陈预庆感慨颇多。刚接手这个项目时,只有包括他在内的两位主设计师有过整车开发经验。不仅不像合资企业有专人负责不同阶段、不同部件的开发,就连造型设计过程中再寻常不过的一环——贴胶带,都是大部分设计师从未做过的,有些甚至连如何贴胶带都不得其法。

这让陈预庆不得不将“弥合能力断层”作为项目开发的同步目标。“我们一方面请世界知名设计公司支持,另一方面边做项目边带教,让设计师了解零部件开发过程中的各个注意项。经过这个项目,设计师对创意合理性、工程可行性的认识都有了明显提升,也逐渐具备了成本意识。”

和陈预庆不同,杨磊本身便是团队能力成长的一个代表。2011年刚来到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时,他还只是一位系统经理。在上汽大通G10项目中历练了一年多以后,他被提拔为目前的科室负责人。“项目开发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动力总成体系能力建设的过程。可以说,整个动力总成开发流程就是根据这个项目的经验固化下来的。现在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开发流程的每个节点上应该检查哪些东西、提供哪些交付物。”

对大多数项目参与者而言,上汽大通G10项目都是他们第一次涉足正向开发。在胡锫看来,团队经此摸索出的一套适合商用车特点的整车开发流程CVDP(现已优化更新到2.0版本),将在后续项目中更好地“统一大家的步调”。他欣喜地说,不少在3年前项目初期加入团队的应届毕业生,已经迅速成长起来,并在上汽商用车全新的S架构开发中发挥作用。而确保后续项目按时保质上市,仍是这支年轻团队必须承担的使命。(杨阳 许阳)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