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15年1月18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观点 取消车模是个多大的事? 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之争大可不必 出租车业改革亟需顶层设计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出租车业改革亟需顶层设计

□ 作者 张伯顺

新年伊始,沈阳、青岛和南京等地先后发生出租车集体停运事件,其影响不能说不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连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这样重磅级媒体都连续发声,揭行业沉痔,亮改革之剑,为乘客代言。笔者以为,出租车业的改革亟需顶层设计。

一些城市部分出租车集体停运,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也时有发生。但那时出租车司机的诉求是车辆的质量问题,因得不到厂家及时和诚恳的回应,致使他们出不了车,做不成生意,谋生都困难,无奈用“集体停运”方式叫板出租车制造商。随后,汽车厂家逐渐取得共识,认识到出租车行业人休车不休,其车辆几乎每时每刻都要跑,只有善待这个行业,善待出租车司机,才能赢得这块大市场。此后,司机因车辆质量问题而集体停运的过激行动,不再出现。

沈阳等地出租车集体停运,免除或下调燃油附加费、打车软件的冲击只是诱因;更深层的问题,是出租公司凭借运营证垄断,只顾自身“旱涝保收”,不顾及司机的利益。

国内油价随同国际市场,屡屡下跌,燃油费下调理该如此。可对出租车司机而言,他们一盘算,又“少收了三五斗”,每月减少几百元收入。“花几十万元,好不容易买到出租车经营牌照的车主,被来势凶猛的打车软件抢走了生意,运营收入较之前减少30%。”对滴滴、快的等打车软件的冲击,愤愤不平,用停运抵制打车软件。就是没有参与“停运”的司机,也全盘支持停运者的诉求,因为他们代表了大家的利益。有出租车司机直白,他们对每月交给公司数千元畸高的“份子钱”,一直颇有微词,敢怒不敢言。

专车这个领域在国内还是个空白,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专车有规范的服务和严格的管理,车辆更舒适,服务更人性;专车对所有乘客赠送保险,安全更有保障,出租车是做不到的。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出租车企业及其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叫停滴滴打车、易到用车、快的打车等公司的专车服务,并把专车定位为“黑车”。显然,这是拿原来存在多年的出租车管理办法,来约束一个新冒出的事物。

建设部和公安部批准的《出租汽车管理办法》、交通部和国家计委(国家发改委前身)发布的《汽车租赁管理办法》,对两者作出明确界定,出租汽车是指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按照乘客和用户意愿提供客运服务,并且按照行驶里程和时间收费的客车;汽车租赁是指在约定时间内租赁经营人将租赁汽车交付承租人使用,收取租赁费用,不提供驾驶劳务的经营方式。上海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6年6月修改的《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其表述与中央部委《办法》基本相似。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私家车利用“打车软件”平台,从事专车服务,被出租车企业乃至政府有关部门认定为非法运营的黑车;利用租赁车从事专车服务,也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滴滴打车却这样认为,“专车的车况和服务给乘客提升不止一个档次,司机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要比在矛盾重重的出租车行业舒心得多。”“如果出租车行业的份子钱不变化,会有很多出租车司机逃离,转变为专车司机。”“打击专车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如果各个地方都打击专车,会无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出行需求。”

对此争论,交通运输部于日前表态,各类“专车”软件将租赁汽车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并根据乘客意愿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提供驾驶员服务,是新时期跨越出租汽车与汽车租赁传统界限的创新服务模式,其评价还是很高的。他们鼓励并规范出租汽车和汽车租赁服务模式创新,杜绝侵害乘客利益和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非法营运,营造开放、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早在前几年,有识之士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出租车业的症结,政府部门过于严格控制市场准入,让出租车经营权成为一种投资品和利益输送方式,使出租车市场形成了异化的垄断,产生了固化的既得利益群体。

出租车业“生态链”底层的司机,提高不了积极性,苦的是广大的消费者,得不到良好服务,打不到车。在改革深化之年,出租车业亟待顶层设计,提升竞争水平,增强行业活力,盘活行业,使司机收入升上去,黑车也因不具备合法竞争力而渐趋消亡,普通百姓可望享受改革红利,不再打车难。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