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17年3月19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焦点|Focus 拷问汽车质量投诉:“供用系统”需健全 “3·15”背后:汽车“井喷式”召回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3·15”背后:汽车“井喷式”召回

□ 本报记者 李妍如

“3·15”就像是一场大考。

今年,在同一日举行的总理答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说,希望大家给优质产品点赞,给奸商拉黑,让我们生活越来越好。作为历年“3·15”晚会曝光的重点行业,今年的晚会上,汽车行业几乎无一被“拉黑”,因安全气囊隐患不幸“中枪”的宝马MINI也早在今年1月就对旗下部分车型进行了召回。

说到召回,今年年初,我国掀起了汽车“召回潮”。据统计,仅2017年1月,我国召回的汽车数量就能达到了58.8万辆,同比是去年的5倍之多。进入2月,国内多个品牌更是发布了超过58份召回公告。截至3月14日晚,因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涉及宝马(包含劳斯莱斯、MINI)、昌河铃木、马自达等31个品牌,德系、日系、自主等9个车系,召回汽车总数达193.2万辆。

在“3·15”之前,车企的集中“井喷式”召回难免会被舆论冠以对“自家产品质量心虚”之嫌,想蒙混过关的车企也怕在“3·15”的照妖镜前原形毕露。不管众车企是不是在“作秀”,我们至少能觉察出,车企对汽车品质把控的重视,以及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意识正在不断提升。

平心而论,汽车质量问题比较普遍。严格意义上来说,每一家车企制造的汽车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瑕疵,消费者对此心知肚明,这很难像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样引起消费者的强烈关注。比如,2013年大众、江淮被曝光之后,不少消费者的第一反映是“为什么某某车型没被曝光”,而不是“我再也不买大众、江淮的车”了。

但一个负责任的车企一定会正视产品的品质问题。一方面,它会严把质量关;另一方面,出现了有缺陷、有隐患的产品能主动、及时实施召回,而不是像2016年的高田气囊事件一样,企业隐瞒消费者长达15年之久。即使能够“安全”一时,却不能蒙混一世,企业最终没能逃脱法网,但给消费者造成的生命安全损失却早已无法挽回。

汽车召回能够反映车企对消费者的责任心,但是召回也意味着汽车本身“木已成舟”。车企们也意识到,与其遮遮掩掩,还不如有错就改,博得一个诚信经营的好名声,这比通过其他宣传手段提高品牌忠诚度实惠得多。此外,我国完善的召回机制和应对措施也十分必要,只有从生产到监管各个环节实实在在做到从消费者权益出发,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