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20年3月1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上汽要闻 汽车健康新品是如何炼成的? 汽车健康新品是如何炼成的? 车享家推出“深度抗菌消毒”服务包 工程师们用了哪些招?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安全的需要,国内首款深紫外线“杀毒”汽车空调投产

汽车健康新品是如何炼成的?

□ 本报记者 严瑶 林芸

2月25日,由上汽集团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内置式深紫外线(DUV)“杀毒”汽车空调宣布问世。记者在发布会现场看到,该系统已经被安装在一辆荣威Ei5上。据悉,上汽荣威、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将率先以提供售后配件的形式为整车产品进行加装,从2月29日起,经销商就可为车主提供安装服务。

连轴转的一个月

发布会前三天,那时已是晚上9点,当记者辗转联系到马文彬时,这位华域三电空调系统部副经理、深紫外线“杀毒”汽车空调开发团队的负责人正在进行电话会议。为了赶在2月底前将国内首款内置式深紫外线“杀毒”汽车空调产品推向市场,他正和团队成员一起,与各整车企业进行最后的安装确认以及整车调试,确保产品的每一个细节都精准无误。“忙碌了一个月,看到我们的产品即将问世,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马文彬说。

疫情发生后,车内环境健康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1月28日,上汽集团下达任务,要求旗下华域三电在1个月内研发出一款能有效吸附、阻隔空气中颗粒物,并杀灭空调过滤器中的细菌及病毒(如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产品。

接到任务后,华域三电以最快的速度组建了由公司空调箱团队和空调电子电器团队共同组成的15人开发团队,同时还抽调了10人作为项目支持,共同参与。

“1个月内,我们从无到有开发出一款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难度不小。从设计锁定到样品试制,再到试验验证,以及用户确认和安装调试,整个团队几乎是在连轴转。我一直和我们的团队成员说,我们是在与时间和疫情‘赛跑’,大家都觉得值得,因为我们在为汽车消费者‘做贡献’。”负责项目管理的杨琰杰告诉记者。

特殊时期的“隔空”交流

在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研发方向的确定应该说是最关键的一环。既要百分百确保产品对用户零伤害,同时又要方便用户使用,开发团队为此展开了激烈探讨。考虑到新冠病毒对紫外线及热敏感,团队最终想到从紫外线这一技术上进行突破。出于安全考虑,团队又确定了将其安装方式选定为内置式,避免紫外线照射到车内人员。同时,团队还选择了无汞深紫外线LED灯,因其工作时产生的臭氧含量小于0.01mg/m3,能进一步保障车内人员的安全。

“由于车载空调中使用深紫外线LED在汽车业内是首次提出,我们在确定设计方案时可参考和对标的方案非常少。不过,在民用空调领域倒是能找到较多的产品应用,这为我们最终确定方向提供了支持。”马文彬说。

特殊时期,特殊的工作方式。因为不能经常见面,电话、视频会议、微信群就成为团队成员日常沟通的途径。有时,围绕产品的一个技术问题,团队里的工程师还会“争执”到深夜。往往到了第二天,团队其他成员醒来,就发现微信群里多了上百条技术探讨信息。

一波三折的物流取件

疫情期间,物流也成为困扰团队的问题之一。由于产品开发涉及多个地区供应商供货,子零件供货的及时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有一家地处嘉兴的供应商,因高速公路封闭及快递无法及时发出,会影响到第二天样件送达客户处进行整车试装配的进度。我们随即联系供应商将样件送到离高速公路封闭口最近的快递站,再通过快递站将快递送到非隔离区最近的站点。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又派人驱车前往站点拿取样品。从当天早上开始协调,到最后拿到样品已经快天黑了。虽然过程一波三折,但总算是在当天拿到了样件进行了测试,并顺利交予客户。”马文彬说。

产品问世了。对于团队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他们还将进行第二阶段(产品接入整车网络)和第三阶段(结合新车型开发)的技术探索。

“目前,该产品最大产能可以达到每月5万套。”华域三电研发人员告诉记者,从3月份起,这款深紫外线“杀毒”汽车空调的前装就将有序启动。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