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4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未能延续前期火爆局面。2月8日,乘联会发布了2024年1月中国汽车市场销售数据。其中,新能源汽车市场,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市场经历了连续增长后,在1月份表现出了明显的销售压力。数据显示,1月份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66.8万辆,同比增幅虽高达101.8%,但环比却下滑了29.5%,下滑幅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纯电动汽车细分市场中,37.6万辆的1月份销量,使得环比大幅下滑37.2%。造车新势力车企中,除了问界、哪吒和阿维塔等少数车企,包括理想、蔚来和深蓝在内的绝大多数主流造车新势力月销量环比都大幅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这个迹象在2月份仍然没有得到改善。春节长假结束后,各家车企的销量出现了罕见的下滑,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品牌在2月份第二周和第三周可以说是大打折扣。近日,乘联会的预测数据显示,2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大约为115万辆,环比下降43.5%。而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预计在38万辆左右,环比下降43%。根据乘联会的预测,2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环比降幅要高于1月份环比降幅。
价格战是主因?
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年初销量滑坡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记者认为,首当其冲的是车市“血海”,尤其是比亚迪发起的降价行动,导致一众车企跟风,瞬间让一部分新能源汽车价格失去了原来的价格体系支撑。2024年春节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周一,中国汽车市场的气氛就显得异常紧张。先是比亚迪官宣新车上市价格比旧款车型降低了2万元,后是五菱、长安、哪吒迅速跟进,纷纷降价。而且这次降价的主题非常不一般,那就是“电比油低”。反映到市场上,就是消费者对当前一些未降价的新能源汽车产生了“等它降价”的预期。比亚迪发起的价格战,让“电车”在10万元以内的乘用车主战场“卷”,很多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由于电池等产业链高度依赖外购,并且销量规模效应还未产生,造成价格很难同步下降,而市场多元化让部分消费者形成攀比价格下降局面,可能造成部分消费者延迟下单的情况。当然,去年12月份受各类促销政策影响,提前释放了一部分购车需求,也会导致1月份和2月份市场需求相对疲软。
春运期间低温惹的祸?
今年春节长假期间,极端恶劣天气状况凸显了纯电动汽车在低温环境中的续航问题,尤其是受暴雪影响,许多纯电动汽车车主面临无法开启空调、车辆趴窝等困境,这对纯电动车的市场口碑和销量造成了直接影响。
纯电动车市场的低迷表现与低温天气有着密切关系,相比之下,增程式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因兼顾燃油与电动双重驱动,在此环境中展现出了相对较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数据显示,2023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电池需求增速达121%,远超纯电动乘用车28%的需求增长。目前,在市场表现上,插电混动汽车持续走强,而纯电动汽车走势疲弱,预计未来电动车电池装车需求的增长将难以跟上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增长步伐。
业内专家推测,春运期间的暴雪事件有可能导致纯电动汽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销量受到影响。这不仅是恶劣天气波及范围广泛,加深了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应对极端环境能力的认知顾虑,而且春运这一时间节点恰好突显了纯电动汽车在跑长途场景中的短板。
值得一提的是,节后海南轮渡情况也间接影响了电动车市场。海南轮渡为了保证安全,限制每艘船只能载10多辆电动车。后来,海南轮渡还专门设置了电动车专用船,这些专用船只载电动车,电动车车主需要乘坐另外的渡轮。该事件无疑凸显了电动汽车存在的更多问题。
燃油车会逆袭?
针对春运期间纯电动汽车面临的续航挑战,高性价比和长途行驶需求是当下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考量。尽管当前市场上已有部分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突破800公里,能够满足部分消费者的长途出行需求,但这些高续航版本车型价格往往较高,对于预算有限且追求实用性的消费者来说,燃油车在10万~15万元这个主流消费区间内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市场份额高达约68%。
特别是春节长假期间,大量在外务工人员返乡,此时的用车需求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较高、使用便利且无需担忧续航问题的燃油车。同时,农村地区充电桩设施不足、路况条件复杂,以及对传统豪华品牌(如BBA)的认知度高等因素,制约了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在农村市场的普及和发展。
就在2月22日,奔驰官方发布消息,电动汽车计划放缓,计划未来10年内继续生产燃油车。这就意味着,奔驰曾经提出的2030年实现完全电动化已经成为一纸空谈。同期,福特宣布缩减电动车投资,这已经不是福特首次宣布暂缓电动化计划。
看来,现阶段无论是传统的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有各自的优势,也有自身的劣势。作为消费者,买车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用车需求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