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24年10月13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他山之石 造车新势力开始造芯浪潮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造车新势力开始造芯浪潮

8月27日,小鹏汽车宣布,公司自研的图灵芯片流片成功,可同时应用于AI汽车、AI机器人和飞行汽车。小鹏汽车披露的信息显示,该芯片拥有两个独立图像ISP,将其应用于L4级自动驾驶汽车时,一颗图灵芯片可媲美当前3颗主流智能驾驶芯片。

而在1个月前,即7月27日,蔚来发布自研5纳米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这是中国本土造车新势力中第一家公开自研车规级芯片。

再往前,零跑汽车曾携手股东大华股份旗下公司联合研发凌芯01(4.2TOPS),用于低阶ADAS。与此同时,比亚迪、小米、理想等造芯运动早已“箭在弦上”。

蔚来造芯

作为车规级芯片的国内先行者,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自创业以来,网感一直很好。在2024蔚来科技创新日(NIO IN)上,蔚来创始人李斌从裤兜里掏出了当天的“彩蛋”——半个手掌大小的芯片进行展示。事实上,蔚来一直是全球领先的芯片公司最主要的汽车行业客户,这也是李斌坚持自研智能芯片的重要原因。

李斌认为,研发这条路径虽然见效慢,但肯定是毛利提升最重要的方向之一。他将蔚来造芯总结为“短期是投入,长期是利润”。同时,他承认,仅在2023年,蔚来在研发上的投入就超过134亿元,每个季度要持续投入30亿元左右的研发费用。其中,60%-70%用在基础研发方面,“芯片的研发费用高,但只要量产了,单价就会便宜。”

在李斌看来,汽车行业是一场马拉松,蔚来在芯片方面的优势至少要到2025年第一季度才会发挥出来;同时,AI将成为智能电动汽车企业的核心能力。一家成功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一定是一家成功的AI公司。蔚来每年超过100亿元的研发投入,是在争取参与“决赛”的资格。

汽车行业自研芯片的“先行者”是特斯拉。

早在2014年,特斯拉就开始研究自动驾驶,并与Mobileye、英伟达等企业开展了硬件(芯片)方面的合作。但是,到了2016年,由于市场上没有满足自动驾驶需求的现成解决方案,因此特斯拉开始组建团队启动自研芯片项目。

2019年,特斯拉自研的FSD芯片正式推出,开始批量生产装车,由此降低了对于英伟达的依赖程度。除了在自动驾驶芯片上的进展,特斯拉还致力于AI芯片。在2021年AI Day上,特斯拉发布了D1芯片。2020年,特斯拉公布Dojo超级计算机计划。D1芯片的推出,就是为了满足其在AI领域的发展需求。

据称,特斯拉还在研发下一代D2芯片,进一步提升芯片性能并解决信息流瓶颈问题。

2019年,特斯拉量产FSD芯片后,国内汽车公司于2020年相继组建起自己的芯片团队。其中,造车新势力“蔚小理”最受关注。

多家新兴车厂都在造芯片

自2020年以来,在手机芯片被不断突破后,汽车行业自研芯片的车企名单还有比亚迪、吉利、小米等。2024年1-7月,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三家累计销量分别为107924辆、63173辆、239981辆;特斯拉累计销量约为90万辆;比亚迪累计销量为194.8万辆。从规模上看,国内最应该造芯片的企业是比亚迪。事实上,有着规模优势的比亚迪,以投资芯片产业链的方式,实行深度绑定合作。

从2021年开始,比亚迪加速全产业链投资布局。在芯片领域,比亚迪最先投资了地平线。此后3年多时间里,比亚迪投资了近80家企业。其中,近1/3的企业都是芯片半导体相关领域,涵盖AI芯片、智能驾驶芯片、碳化硅外延芯片、半导体器件等细分赛道。同时,比亚迪也开始自研。在比亚迪2023年度股东大会上,王传福表示,未来将在智能驾驶领域投入1000亿元,聚焦包括生成式AI、大模型等在内的智能驾驶技术研发。

从手机发展到汽车的小米,凭借手机时代的技术积累,也在自研芯片领域取得成效。自2014年开始研发至今,小米已经推出了多款自研手机芯片,并逐步扩展到汽车芯片领域。

和比亚迪类似,小米也通过投资进行布局。据公开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通过小米产投,小米已经投资了约110家与芯片半导体和电子相关的企业。自2020年起,小米产投开始加大在电动车产业链的布局。2021年,雷军曾宣布,未来5年内,小米的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

吉利汽车曾在2024年年初发布新一代智驾芯片AD1000;而在更早之前,吉利旗下芯擎科技自研的第一颗7纳米制程车规级SoC芯片“龍鹰一号”于2021年12月发布,截至2023年12月,出货量已突破20万片。吉利认为,芯片是撑起“智能科技生态网”的基石和驱动力

因手机芯片被困而广受关注的华为,在汽车芯片领域没有重蹈手机芯片的覆辙。不造车的华为推出智驾AI芯片——昇腾610,2023年销量位居榜单末位,2024年上半年已快速跃升至国内第三名,成为华为问界系列持续热销的关键赋能支撑。

2023年8月,华为车规级芯片麒麟9610A成为配套江淮汽车最新一代车规级芯片,并成为国内众多汽车厂商智能驾驶的首选配置。

两款芯片在2023年推出,并在2024年开始占领市场,华为对汽车芯片的重视吸取了手机芯片的经验教训。

理想汽车是造车新势力三家车企中最晚传出自研芯片的厂商,项目代号为“舒马赫”。有消息显示,该项目预计在2024年内完成。

针对如此众多的汽车公司的自研热情,曾经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心。事实上,这种担忧很正常。此前,零跑汽车曾自研首款国产智驾芯片凌芯01,但因为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最后不了了之。对此,零跑创始人朱江明曾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的量太少,芯片投入太大,自研芯片并不划算。

如今的行业共识是,芯片制造要想有所突破,在国内要先形成规模化效应。

合力攻克最后的堡垒

汽车行业自研芯片加快的现实是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严重不足。

根据海关总署于8月公布的数据,2024年前7个月,芯片进口总量为3081亿片,价值约2120亿美元,进口量同比增长14.5%。虽然没有车规级芯片的详细数据,整个芯片领域仍然是近年来需要攻破的堡垒,车规级芯片更甚。

一个行业常识:新能源汽车上有两种最重要的芯片,分别是智能驾驶芯片和智能座舱芯片。行业现实是,在中国,这两种芯片基本上被英伟达和高通垄断。在智驾芯片市场,英伟达占据32.6%的市场份额。在智舱芯片市场,高通的市场份额接近60%。行业流传一种说法:“英伟达决定着中国的智能驾驶,高通则左右着中国的智能座舱。”

同时,汽车芯片是一种具有非常大技术壁垒、认证壁垒和客户壁垒的芯片类别,技术要求非常高,需要经过2-3年严苛认证才能进入汽车供应链,产品工作寿命周期要求是15-20年。

工信部电子五所元器件与材料研究院高级副院长罗道军在2024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2021年,我国汽车芯片自给率不到5%。这两年虽然有所提升,但目前自给率依旧不到10%,存在着显著的结构性短缺问题。

事实上,政府主管部门早就注意到汽车芯片的重要性。

2023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芯片、车用芯片、消费电子用芯片等应用标准研究;2023年4月3日,中汽协发布了关于征求《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出,到2025年,制订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

2024年1月8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编制印发的《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出炉。2024年5月,有外媒报道,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已要求部分国内车企于2025年将汽车相关芯片的本地采购比例提高到20%-25%。最后的堡垒被攻破已为期不远。 (文章来源:反做空研究中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