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比南京“小”1700多岁。南京石头城虎踞龙盘,资历极深,南汽人出生入死,资格老矣。南汽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是在1958年成功制造了中国第一辆轻型汽车。消息传到北京,毛主席、周总理和朱德委员长等国家领导人,非常高兴。毛主席听取南汽的介绍后,对周总理说:南汽很有前途,真想到那儿去当个半年厂长呀!为纪念这一历史性事件,周总理亲自给这辆汽车起了个富有时代特征的名字:跃进。1963年12月,朱德委员长来到江苏,视察南汽,欣然为南汽题写厂名:南京汽车制造厂。
只是,时势艰难,道路曲折。“文革”结束,国家百废待兴,商品经济市场规律逐步为中国领导层和企业接受,“南汽”在各种样式分分合合的态势里,顽强跋涉。一个逐步清晰起来的答案,浮出水面:必须寻找新的整合道路,才能解决自家产业的布局结构问题。在迄今能够读到的资料上,至2003年,第一次出现了这样的表述:南汽可能跟上汽合作。
2005年4月,原南京市委副书记王浩良出任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担当一个“连年亏损的汽车集团掌门人角色”。
2009年3月中旬,王浩良接受采访。他说:2003年,南汽与中汽总公司脱钩。省委办公厅讨论了三次,南汽怎么办。省市领导专门到北京去,把南汽从中汽要回来,是想以南汽为龙头,发展江苏的汽车工业。但是,企业重组,三年下来,到2005年,资本金亏了15个亿,企业效益大幅下滑。这个企业领导层思想观念比较保守,企业比较封闭,处于一个温水状态,有点温度,但是总烧不开,老是发展不上去。
资料披露,当时南汽和菲亚特合资的南亚公司经济状况,已并非王浩良说的“温水状态”,实际已是一盆冰水:产品定位模糊,产销情况不佳,南亚公司始终亏损。在2000年公司开办至2007年股东双方签署分手协议的8年间,除2002年、2003年盈利,其余6年均巨额亏损。净资产亏损至零。企业靠股东借款维持,企业没有前景,员工包袱沉重。王浩良一言概之:“南亚公司一直是南汽集团最大的出血点”。
新任南京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王浩良,首要面对的是木已成舟的“涉外生意经”。这就是与英国罗孚谈判的“引进事项”。王浩良回忆:实事求是讲,作为当时的我们,南汽领导层整体,内心也是很矛盾的。南汽寻求发展机遇是很难的,依维柯赚钱,菲亚特赔钱,零部件又不行;还不能裁员。南汽谋求发展,我手里总要有点东西,我跟人家谈,人家才会看上你呢。“我总得有点。”南汽很难啊!说大实话,当时收购罗孚,南汽是没有底气的。
在谈判的长途上,罗孚天平逐渐倾向上汽。资本性质的原因非常简单,“罗孚觉得,南汽和上汽不能比”,他们更愿意在“钱”上与上汽合作。
在“历史”上,上汽与南汽合作的设想,先前已有过。真所谓“功夫在诗外”,这一次,王浩良为企业知识产权一事,走的却是带有若干私人色彩的途径。南汽某位领导的亲戚,在上海市政府任职,通过如此这般的牵线搭桥,王浩良悄然单身来到上海,与胡茂元“会面密谈”。
胡茂元如是回忆:王浩良通过我们市政府一位同志,提出约见我。我同意,2006年12月26日,我和王浩良在雁荡大厦见面谈话。他的目的是想解决罗孚的技术资料问题。我对他说,我们上汽和南汽可以合作,但关于资料问题,谁先买了,是谁的就是谁的。合作是可以谈的,但不要打官司,上汽和南汽,都是国资企业,我胡茂元和你王浩良,都是老共产党员;我们不能既让中方的钱给外国人赚,还要丢中国人的脸。在这一点上,我和他达成一致共识。
两位董事长,胡茂元和王浩良的“沪上密谈”,从此开启上南合作的大门。
2007年4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上海召开推动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的会议。胡茂元思考的结论逐渐清晰起来:国务院总理在上海开会,宗旨是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联动;市委、市政府领导对上汽的要求,也是在全国布好局,“南京这么要紧的地方,又是邻居,我们两家国资,何必互相厮杀;我们可以不可以不要你死我活,不要你胜我负,同在长三角,化干戈为玉帛,在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上带个头,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汽车巨头?这,于国家、于地方、于企业都是有利的。”
身在青浦国家会计学院的胡茂元,“一只手机打到英国”。当时,王浩良陪同江苏省省长在那儿考察。胡茂元在电话中跟王浩良说:我们都是从中高档起步,搞自主研发,我们要把这个力量用在工作上,自主品牌这个担子,我们一起“合力”来挑,把各自的优势力量都联合起来,为后来人创造点条件。他电话里同意。他那时很困难,国家也不再拨钱。我跟王浩良说,4月20日上海汽车展,我们想尽地主之谊,把所有汽车行业的领导,都请到我们公司来吃顿饭,我问他车展来不来?他说来的。那么我说,吃好饭我们谈合作的事,时间就定在了20日的晚上。
20日当晚,各路诸侯酒酣耳热之后,胡茂元、陈虹和程惊雷与王浩良一行见面。胡茂元提出,上南联合,不受约束,部分合作,全面合作,都可以,先从自主品牌开始。王浩良倾向与上汽合作,他回应,要联合就全面联合。胡茂元当场作答,全面联合,融为一家;根据以前经验,两家一起搞一个公司,到后来是要吵架的。王浩良表示同意,由是,“全面合作,融为一家”的中心思想就此形成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