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11年3月6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观点 “空心化”的另一边 自主品牌 今年路在何方 责任文化,提升安全件品质的重要推动力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空心化”的另一边

□ 作者 何足道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日前指出,零部件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提高自主研发能力,解决“空心化”问题,突破核心技术(的领域)。

何谓“空心化”?它是指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地迅速地转移到国外,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造成国内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仍处在弱势地位。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使得中国汽车产业从起步腾飞开始就走上了SKD、CKD的道路,虽然短期内催生了一个繁荣的整车市场,但将“先天不足”的中国汽车推向了“后天失调”的险路。汽车零部件技术的滞后发展,已经使我们在自主品牌研发中陷入瓶颈。

有调查显示,中国许多整车企业单车利润都在1000元以下,而向中高端市场突破过程中又遭到外资品牌的打压,核心技术缺失和品牌打造乏力使得许多企业都只能在自主品牌开发中被迫走“低端市场”。更为严峻的是,外资品牌在坚守高端的同时,进一步将触角下探到中国低端车市场,使得我们自主品牌原有的价格优势也岌岌可危。如果再不改变核心零部件技术缺失问题,中国汽车企业将走不出为国外品牌打工的尴尬境地。

那么,在新兴技术领域我们是否与国际水平同时起步呢?“十二五”期间,零部件企业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进行战略投资,把节能汽车零部件作为重点投资对象。2010年—2012年,随着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的落实,新能源汽车也将迎来黄金发展时期。然而,现在很多新能源汽车本身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比较短,充电时间比较长,电动汽车的电池成本很高,未来的发明需要突破等。目前,我国在新能源 汽车领域的投资额度与主要发达国家投入是不能比的,我国企业和跨国公司的投入也是不能比的。因而,在这一领域的起步我们似乎也没有过大的优势。如果在这一新兴领域再走替外企打工的老路,行业中人感情上似乎也是不能接受的。

核心技术,尤其是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是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零部件企业在传统和低附加值的零部件方面已经形成一定配套规模,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零部件,特别是在电子技术方面的零部件,比如电动转向、电子制动、发动机控制等,仍发展得较为缓慢。

长期以来,外资企业不仅掌握着部分关键零部件产品的核心技术,还垄断了为整车厂提供配套零件的市场。与此同时,它们在中国打造的从开发研制、培训、生产到销售 全过程的体系也已成型,并开始按最佳分工和布局整合它们在中国投资的企业。而目前的形势也让外资零部件企业加速了在中国的扩张。

由此可见,在外资裹挟核心技术、左右配套市场、独资化并购的多重压力下,国内零部件企业“十二五”战略思考任重道远。也考验我们业内人士的责任意识。思考,不能“空心化”啊!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