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维修市场良莠不齐、乱象丛生:假冒伪劣配件以假乱真;更换零件时偷梁换柱,以旧充新、副厂件冒充原厂件;随意规定保养条件,滥用保修条款,限制或干预消费者正当权益。
汽车生产企业授权开展汽车销售和维修服务的4S店和没有厂家授权的综合类汽修企业是当前汽修业的两大主要业态,而马路快修店则是汽修业主要业态的补充。4S店利用先天技术和信息优势垄断品牌汽车的维修,使得消费者常常被消费,选择权往往被剥夺;综合类汽修厂由于维修设备和技术信息匮乏、配件渠道不通畅,维修质量难以有大的保证。
虽然包括快修店在内的独立汽修企业占整个汽修行业的90%,但由于没有汽车生产企业授权,各大汽车生产企业(包括进口汽车经营企业)只为其授权的4S店提供汽车故障诊断、维修以及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技术支持,不对社会公开汽车维修技术信息,造成4S店在维修市场上的绝对垄断经营地位。日前,一份受交通运输部委托,由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开展的“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客户满意度”(CACS)报告显示,4S店维修服务的满意度并不理想。该报告称,4S店中购车3年以上的客户,其流失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
汽修市场的问题由来已久,暴露出汽修市场结构不优化、竞争不充分、消费不透明、经营不诚信等弊病。对此,社会诟病不断,虽经传媒屡屡曝光,仍难以奏效。权成人士认为,根除掉汽修市场的顽症,涉及政府多个管理部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消费者终于等来了福音,《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公开征求意见两个半月之后,于9月18日在交通运输部官网正式对外颁布。这份《意见》正式颁布,表明政府这双有形的手,利用政策杠杆,终于下决心要打破汽修市场的垄断了。
规范汽修市场秩序,根治其各种乱象,关键是“维修技术信息的公开”,这是交通运输部等十部委“意见”的实质所在。汽车维修技术信息不公开,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汽车生产企业以及4S店,肆意抬高维修配件价格;假冒配件涌入市场,给车辆运行带来严重安全隐患;除少数主机厂配套零部件企业外,其他配件企业即使生产出符合规格或标准的零部件,也难以进入正常的市场销售体系;原厂配件生产企业无法利用技术优势,将配件直接销售到独立的售后市场。
我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1.27亿辆(不含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其中,私家车1.09亿辆,占到85.83%。汽修业的质量,关乎大气污染防治、关乎社会公众生活、关乎汽车业健康发展,已是老百姓离不开的民生服务业。《意见》为汽车维修技术信息的公开,明确了实施的具体时间,也提出了违规的惩罚措施,是修改《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前奏、是10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深化、是汽修市场反垄断的实质性突破。
自2015年1月1日起,汽车生产企业(包括从中国境外进口汽车产品到境内销售的企业)在新车上市时,以可用的信息形式、便利的信息途径、合理的信息价格,无歧视、无延迟地向授权维修企业和独立经营者(包括独立维修企业、维修设备制造企业、维修技术信息出版单位、维修技术培训机构等)公开汽车维修技术资料。
打破维修配件渠道垄断,鼓励原厂配件生产企业向汽车售后市场提供原厂配件和具有自主商标的独立售后配件,允许授权配件经销企业、授权维修企业向非授权维修企业或终端用户转售原厂配件,推动建立高品质维修配件社会化流通网络。
《意见》出台只是根治汽修市场顽疾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制订《意见》的这些部门,应各尽其职,加强对汽修市场的事中事后监管,严格对违规者的惩罚措施;还应该落实李克强总理3月《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市场主体不断迸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