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14年12月21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观点 除了销量,年底企业还要考虑些啥? 新“双反”拷问中国轮胎业 “工业4.0”与汽车行业变革 适应汽车销售服务新格局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双反”拷问中国轮胎业

□ 作者 乐乐

近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反补贴初裁结果。有关机构推断,美国拟对中国出口乘用车轮胎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反补贴税,涉及金额逾30亿美元,这个初裁结果在中国汽车轮胎行业引起不小震荡。

美方此次公布的结果,只是关于“反补贴”的初裁,而关于“反倾销”的调查结果将在明年1月公布。估计美商务部于明年4月就反补贴调查作出终裁,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于明年5月作出裁决,如果二者都作出肯定性终裁,美国海关将正式开征反补贴税,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面对美国商务部可能推出的新一轮制裁,业内人士无不担忧地指出,几年前“特保案”加征的最高35%的关税还能被国内企业和国外客户消化掉,那么这一次60%的关税将是中国轮胎企业的致命一击。

中国素有“世界轮胎工厂”的称号,全球75大轮胎生产商中有26家中国企业上榜。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共有数千家轮胎生产企业,但多为小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在这样的情况下,依旧有新产能不断上马。而这部分新产能,将是此次美国“双反”的最大受影响者,一部分中小轮胎企业或将面临生死考验。

更可怕的是,此次美国“双反”会形成连锁反应。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将重新抬头,其他国家纷纷效仿美国,对中国轮胎产品提起类似调查。之前,中国轮胎行业已经先后遭到10多个国家发起的“双反”调查,而此次美国开征反补贴税更是“雪上加霜”。

尽管新一轮美国对华轮胎“双反”调查正在推进中,但是国内轮胎企业并没有消极等待,而是采用走出去建厂的办法,在“双反”的逼迫之下开创新天地。其实,早在2009年“中美轮胎特保案”后,就有不少中资轮胎企业(如双星、赛轮集团等)开始将产能向不受“双反”之害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到海外建厂,不但可以改善那里的橡胶出售难问题,还能促使中国轮胎企业过剩产能“走出去”,并规避掉美国对华轮胎“双反”案的不利冲击。不过,中国要想靠出口来输出过多的产能,恐怕并非一件易事。

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在“双反”的重压之下,中国汽车轮胎产业链重新洗牌将不可避免。那些逐步把工作重心转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生产的轮胎企业无疑将获得更多发展壮大的机会。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