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15年2月15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观点 利益目标一致 相煎太急无益 车市新常态下的挑战与机遇 限牌不易,且行且珍惜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限牌不易,且行且珍惜

□ 作者 潘昱辰

上海今年私车牌照额度总量为10万张,包括1万辆新能源车。另外,二手车牌将作为增量纳入拍卖。此外,车牌价格继续实行警示价,去年为年度警示价,现在实行季度警示价,第一季度的警示价是去年第4季度的平均成交价,即实际价格为73700元。

事实上,自警示价制度出台以来,竞拍者很快发现,这不过是又一个最低起拍价。对沪牌具有强烈渴望的竞拍者来说,警示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车牌价格上涨的作用,但令竞拍者的中标机会大大下降。有网友戏称,上海的拍牌就快要变得跟北京的摇号一样,完完全全变成“拼人品”了。

市政府有关领导曾表示,拍牌只是权宜之计。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孙建平在两会期间称,解决城市交通,最终还是要靠公共交通的建设,“目前的拍牌政策是为公共交通赢得时间。”但是公共交通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上海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实施私家车牌照拍卖制度,初衷便是为了限制汽车数量。然而20多年过去了,城市汽车数量并没有得到遏制,道路拥堵状况愈演愈烈,似乎已经陷入了限牌也堵,不限牌更堵的怪圈之中。况且,车牌拍卖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规,一直都是颇受争议的话题。

取消警示价,乃至汽车车牌拍卖,成为不少购车者和业内学者的呼声。在上海两会期间,有代表曾表示建议效仿北京采取摇号制度,也有建议效仿新加坡模式的。然而,拍牌与摇号,其本质都是为了限牌。两种政策可以说是各有利弊,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摇号的弊就是拍牌的利。单纯改变实行了20多年的拍牌制度,恐怕是换汤不换药,反而会引发车市一些不必要的动荡。而国外模式是否符合中国大城市的实际情况,也有待时间的考证。

诚如孙建平主任所言,缓解交通困境的解决方案只有依靠完备的公共交通建设。倘若能够鼓励沪牌拥有者减少高峰时段私车出行,转投公共交通,那么既能够稀释高峰时段汽车流量,亦可以降低沪牌需求热度,可谓一举两得。然而,要让沪牌拥有者放弃高峰时段高架通行权利,却又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如此看来,有关部门确实可以在此方面做些文章,但不宜操之过急,以防节外生枝。

与此同时,我们似乎已经在两会中嗅到了一丝市政府在未来取消车牌拍卖的气味。不过,考虑到至今尚未找到更好的限牌办法,或许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牌照拍卖制度仍然会持续下去。

当前,尽快出台一项能够让大多数私家车主满意的公交推广政策,是值得决策者们重点考虑的。同时,现有的拍牌系统仍需要完善,防止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异常和故障,以免进一步刺激竞拍者紧绷的神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