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报电子报

2011年6月12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5

上海汽车报观点 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何隐忧重重? 出租车何以频陷困局? 牵手斯巴鲁:谁将郁闷谁将笑? 建言艾睿铂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上海汽车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牵手斯巴鲁:谁将郁闷谁将笑?

□ 作者 郭文婧

汽车行业的中外合资,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最近,奇瑞合资富士重工斯巴鲁再次引发业界关注。有消息说,奇瑞与斯巴鲁已于日前确定合作意向,并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大连建设合资工厂。

无利不起早。既然奇瑞和斯巴鲁你情我愿,即将完婚,双方一定都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站在奇瑞的角度,一旦和斯巴鲁联姻,将获得技术支持和品牌提升,也许很多企业自身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站在斯巴鲁的角度,由于自身是小众品牌,虽有技术优势,但面对全球垂涎的中国车市,斯巴鲁亟须通过在华国产来扩大市场占有,最大程度地分得一杯羹。

很少有结婚的时候,就想着离婚的。但实际情况却是,结婚之后发现彼此不合适,甚至离婚的,却大有人在。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沉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择偶标准。中国汽车业的中外合资也一样,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总体来看'前几十年汽车业的中外合资'是成果斐然'使我国汽车的产品结构迅速改善'品种齐全'工业技术水平大幅提高'初步建成现代汽车工业体系'跻身世界汽车大国'产销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但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核心技术缺乏、发展战略不够明晰,“大而不强”“低价竞争”等问题仍然困扰着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外资企业确实是得来了市场,得到了股份,带走了利润,但我们依然没有换来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在某种程度上依然是低端产品的代称。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着眼于眼前,不重长远眼光,重整车、轻零部件。“技术不扩散”,向来是外资企业坚持的原则,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始终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这样造成的后果,虽然我们的股份占多数,但除了拿到一点加工费之外,利润绝大多数都转移到了外资手中。即使是整车生产,中国产的整车,与外资本国产的整车,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价格上,都还有较大差距。

即使是市场,外资看重的是中国国内消费市场。合资时,外资往往会提出苛刻的条件,“合资企业出口需经外方同意”等,使得合资整车企业产品出口不畅。因此,中国汽车业的中外合资,也急需升级。如果“市场换生产”是1.0的话,现在应该到了“市场换技术”的2.0时代,下一步就应该是同床共梦的“互补共赢创市场”的3.0时代。

奇瑞与斯巴鲁合资的详细内容,我们无法得知,但从新闻透露的信息来看,依然是“市场换生产”的1.0模式,短期来看,奇瑞与斯巴鲁可能会双赢。

但当中国市场渐趋饱和的时候,奇瑞会不会在短暂繁荣后重新陷入困境,或者干脆丧失当家权,这是否杞人忧天,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企业公示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